【基金大事件】业绩从倒数到年度第一 他经历了
公司
财富智汇
admin
2022年01月06日

  【基金导读】

  今日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基金大事件:

  扛住重仓股腰斩 业绩从倒数到年度第一 他经历了什么?

  茅指数与宁组合同台竞技 两大赛道谁技高一筹?

  逾9000只公募基金临近“大考” 5只有望成为年度“翻倍基”

  医药上市公司迎密集调研 相关主题基金布局节奏加快

  多只明星基金净值强势反弹 公募看好明年白酒等消费股复苏!

  【基金要闻】

  扛住重仓股腰斩 业绩从倒数到年度第一 他经历了什么?

  尽管已成年度冠军基金经理的热门候选,但崔宸龙却毫不在意短期的业绩排名,在重仓股上他曾遇到大跌20%后加仓,加仓之后再度大跌20%,但在深刻反思、深度研究后,坚定持仓的信心进一步强化,腰斩50%的股票最终迎来5倍的涨幅。

  前海开源基金经理崔宸龙认为,唯一能把握的是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,而短期的股价波动只是交易性的波动,这种短期变化无法预测,但长期的价格是围绕价值波动的,好公司总有被市场发现价值的那一天。

  提起明年是否会进行大幅度调仓,崔宸龙表示,新能源赛道的空间十分惊人,这不是其他赛道能够与其媲美的,对于这样一个存在几十倍甚至百倍增长空间的赛道,它现在还处于渗透率的早期阶段,而中国的新能源行业的竞争力,在全球又处于领先的优势地位,这就决定了以长期眼光持有新能源赛道是一个正确的选择。(券商中国)查看原文>>>

  茅指数与宁组合同台竞技 两大赛道谁技高一筹?

  在茅指数大幅回调期间,宁组合表现更加坚挺。7月1日至11月30日,宁组合区间跌幅不到1%,大幅跑赢茅指数。有部分投资者认为,被视为黄金赛道的宁组合相比核心资产的茅指数更具投资价值。

  真的如此吗?从市场表现来看,宁组合近期涨势已出现疲态,12月涨幅仅0.57%,茅指数本月表现已反超宁组合。

  从基本面来看,茅指数成份股最新市盈率中位数低于50倍,宁组合市盈率中位数是前者的两倍。在历史低位期,茅指数成份股估值中位数仅30倍,但宁组合低点也有50倍左右。仅从估值来看,茅指数比宁组合更具有吸引力。

  从成长性来看,机构预测2021年净利润增幅中值方面,茅指数不到30%,宁组合接近50%。宁组合的成长性表现要好于茅指数,这也是7月份以来宁组合表现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。

  投资回报方面,2019年至2021年(2021年以预测数据进行估算),茅指数成份股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(ROE)均超过20%,但宁组合均低于20%。2021年预测数据显示,茅指数成份股ROE中位数达到21.03%,宁组合为17.05%,并且较前两年有明显下降。

  总体来看,杀估值之后,茅指数相比宁组合略胜一筹,但不可否认,两大组合都是A股相对优质资产。( 证券时报)查看原文>>>

  逾9000只公募基金临近“大考” 5只有望成为年度“翻倍基”

  截至目前,前海开源旗下的2只基金年内收益率位居行业前列,均在110%以上,如果能在余下时间内继续保持,其将成为当之无愧的年度“翻倍基”。此外,还有包括宝盈基金、长城基金和金鹰基金旗下的3只产品,年内收益率也保持在90%以上。以此推算,或有5只产品将实现年内收益翻倍。

  此外,还有5只基金年内取得80%至90%的收益成绩,分别是大成国企改革、信诚新兴产业、广发多因子、华夏行业景气和大成新锐产业,其中,大成基金旗下两只产品跻身TOP10阵营。上述产品虽然不排除成为“翻倍基”的可能,但从仅剩半个月的交易时间测算,取得10%以上的收益率并非易事。( 证券日报)查看原文>>>

  医药上市公司迎密集调研 相关主题基金布局节奏加快

  经过今年以来的持续调整,一直处于高估值的医药板块投资性价比显现,基金公司对相关主题的布局节奏也在加快,与此同时,基金公司对于医药上市公司的调研力度也在加强。在基金经理看来,虽然医药板块面临短期扰动,但不改中长期投资价值,而且经过2021年的估值消化,部分板块性价比开始显现。( 中国证券报)查看原文>>>

  多只明星基金净值强势反弹 公募看好明年白酒等消费股复苏!

  上周以白酒为代表的消费板块“王者归来”,多只百亿级的明星基金净值强势反弹。公募人士看好明年消费行业的复苏,整体机会大于风险,关注持续保持有质量增长的高端白酒。市场人士认为,这些基金过往取得不错业绩,投资风格相对稳定,对于投资者来说,应以长期视角来看待,避免因为短期波动追涨杀跌,同时注意组合投资、分散风险。(中国基金报)查看原文>>>

  【基金观点】

  平安基金:稳增长线条,基建、地产和消费对经济的拖累会缓和

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以稳为主,财政发力且前置,货币灵活适度,据此建议沿着五条主线进行配置:

  1)稳增长线条,基建、地产和消费对经济的拖累会缓和,相关产业链将困境反转,关注绿电、建筑建材、家电家居、银行以及白酒等可选消费板块;

  2)宽信用有望同步适度开启宽货币,市场风险偏好提升,建议左侧布局券商板块,以及介入业绩不断兑现的军工;

  3)新消费电子:随着车载屏、ARVR和折叠屏手机的渗透率提升,相关电子及制造板块有望受益;

  4)碳中和碳达峰:光伏、风电、新能车、储能、电力相关的新基建等板块仍然保持行业高景气,政策呵护不断,“1+N”中的N将会不断落地,在分子端形成利好;

  5)汽车零部件及智能化:受制于芯片短缺,全球汽车库存处于历史低位,车企亟需补库,汽车零部件板块显著受益,另外随着电动车渗透率提升,电车零部件及智能化将是引领方向。

  鹏扬基金:把“稳”落实到各个方面

  周五晚间,新华社公布了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公告,为市场确立了政策的主基调。

  目前来看,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,宏观政策转向稳增长,房地产政策继进行了微调,“双碳”政策对各行各业的压力有所放松,这些调整可以为经济赢得喘息之机。

  展望2022年,经济在2021年面临的一些供给端约束大概率可以缓解,煤炭行业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。而在经济的需求端,政策将有望前置发力,和2021年财政政策节奏后置形成对比。此外,共同富裕、反垄断和资本监管等政策,通过会议通稿来看暂时没有看出会有放松的迹象。

  具体到经济和政策的走向,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具体分析:

  1、经济增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,在会议通稿中体现为“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三重压力”的表述。如果某一个方面的压力尚不会带来重大影响,但三方面“碰头”,带来的压力不可小觑。

  2、2022年宏观政策基调与早先公布的12月政治局会议定调保持一致,即明年各项经济工作“稳定”是最重要,要保持经济与社会各方面的稳定。因此,宏观政策要稳增长,货币和财政要保持协调,财政与信贷政策大概率发力时间上要前置。

  3、房地产政策微调,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。会议继续强调“房住不炒”,但重提“因城施策”,具体表现为“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,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”。

  4、“双碳”政策放松,要先立后破,保供稳价,体现为“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,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,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,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”。

  5、共同富裕、反垄断和资本监管政策暂无放松迹象,体现为“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,防止资本野蛮生长”。由此来看,部分领域的政策压力还会延续,商业模式也可能会重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