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公募基金持续扩容、爆款基金频现的同时,依然存在着一批同质化小微基金。目前,这些基金的数量已接近2000只,占比超过25%。分析人士指出,吸引市场主要资金的依然是少部分头部基金和绩优基金,不具备品牌效应和业绩优势的小微基金会逐渐被边缘化。基金公司只有通过持续提升投研能力,做出长期业绩,才能稳定住基金规模。
权益基金占大头
Wind数据显示,截至11月5日,在7148只(不同份额合并计算)的公募基金中,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有300只,较2019年末的250只有所增加。但同时也有1895只基金的管理规模不足2亿元,即小微基金,占比达到了26.51%,较2019年底的1859只有所增加。
从产品类型来看,在1895只小微基金中,权益类基金占比较大。其中,有854只混合型基金,454只股票型基金,两者合计占比达到了69.02%。此外,还有464只债券型基金,34只货币型基金,78只QDII基金,11只另类投资基金。
券商分析人士杨硕(化名)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,小微基金中的权益类基金占比较高,与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的整体扩容有关。杨硕表示,2020年是公募基金大年,基金的赚钱效应和吸金效应较为突出。但也要看到,市场资金主要流向了少部分头部公司和绩优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。在产品同质化背景下,不具备品牌效应和业绩优势的大多数基金,尤其是中小基金公司的产品,就会逐渐被边缘化。
某券商基金研究人士表示,140多家基金公司中约有三分之一公司的非货基规模在100亿元以下,这些公司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。另外,由政策和市场需求引导的产品创新,也是在往头部基金公司靠拢,行业间的发展格局分化,也是导致规模分化的重要原因。
在投研和产品管理上发力
杨硕指出,规模和业绩是评价基金产品质量的主要维度。规模表面上看和业绩有着直观的联系,但更为深层次的是与基金经理、基金公司投研团队实力、渠道资源等各方面因素相关。规模的持续缩小不仅会导致资金赎回,也将影响到基金经理的考核和公司投研团队的稳定性。因此,小微基金现象的背后,指向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:在持续扩容的背景下,公募行业的参与者,尤其是后进的参与者,该如何实现差异化突围?
前述券商基金研究人士认为,基金公司应在投研和产品管理能力建设上持续投入,以较好的长期业绩稳定住存量基金的规模。未来,基金规模向头部基金公司集中的趋势依然明显,小规模基金较多的中小基金公司,只有在业绩上做出成效,才能在立足基础上实现后来居上。
深圳某公募高管表示,中小基金公司要实现弯道超车,要在留人才上发力。该高管指出,当前公募基金的头部效应越发突出,但中小基金公司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依然存在。他表示:关键是要留住核心投研人才,从而在投资业绩、产品和渠道创新、品牌价值等方面做出成绩。
无论是规模还是业绩,人都是发展的核心因素。公募基金的发展逻辑并不复杂,规模和业绩均是在与市场互动的过程中得以发展的。好的业绩能引来更多资金,从而促进良性发展。而好的业绩,无非是源于良好的公司治理和人才激励机制,这样才能培养出勤奋出色的基金经理。上述公募高管说。
年内最后一批电子式国债今起发行 5年期利率
估值低而盈利升 机构看好明年周期股行情
疫情过后中国私募股权仍将逆势增长
爆款频现 前十月债基发行数量创历史新高
江西“新四板”发行首单抗“疫”私募可转债
银行理财“半年报”看点多 公募累计募资占比
监管重拳整治结构性存款销售乱象 仍有部分理
成长风格或松动 基金经理着手调仓试水
银行固收类产品占比仍高 理财子公司多赛道拓
储户淡定面对汇率波动 银行网点未现扎堆换汇
光大理财张旭阳:银行理财净值化 多资产全策
再融资新规落地两个月 3家公募“尝鲜”定增
京东数科与晋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携手助
资管市场大门常打开:外资渴望试水理财子公司
百亿私募数量上海首次赶超北京 百亿量化私募
「云峰基金」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策略的“集中营
北向资金近一月爆买科技股 看好科技板块
QDII业绩分化明显 基金经理看好全球权益市场
私募清仓惹争议投资者要“说法”
投资市场寒冬中如何投资如何学习?
基金投顾业务试点再扩容 银行券商纷纷入局
头部基金公司准备就绪 只等公募MOM开闸放行
再融资新规落地 私募筹备发行定增产品
外汇市场在2018年的机遇和挑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