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什么是经验发生率表
发生率的概念比较好理解,就是人群中一定时间内发病的人占总人数的比率,范围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疾病,时间一般为一年。经验发生率,是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,实际承保的人群的发生率:保单生效后,所覆盖的被保险人构成观测人群,这些人的健康情况就组成了经验数据。
所以严格意义上,由经验发生率表计算出的发病概率,并不能适用于全部人群,这只是保险公司的样本集。我们知道,保险投保是要核保的,真正进入保险公司样本集的人,是成功通过核保筛选的相对健康的人群。所以,经验表的疾病发生率数据,一般来说是低估了整个社会的疾病发生率,真正的发生率要高于经验表数据。
此外,经验表的编制要历经粗发生率计算、风险附加、趋势调整、数据修匀、数据外推等复杂流程,再加上人群范围和观测时间的框定,所呈现的结果离原始统计会有一定偏离。不过,数据反映出来的大体结论和趋势是不会变的。
说回表格本身,其实2020版重疾经验发生率表并不是一张表格,而是一整套表格,按照疾病种类不同、发生率和比例的定义不同,共包含14张表:
其中,CI1~CI10是主体部分,给出了某一性别某个年龄的人在接下来一年内患相应疾病的概率。疾病种类上,新版定义给出了28种重疾的标准定义,其中前6种是高发重疾,前4种又是高发中的高发,所以对这些分类都进行了单独的测定。K1~K3是因重疾死亡比例表,给出了某性别某年龄在一年内死亡的人中因重疾而死的概率。MI是轻症部分,给出了新定义下轻度疾病相对于重疾的发生率比例参考值。
2
发生率初探
我们首先把发生率数据做一个简单的直接展示,以男性为例,画出年度发生率数据随年龄升高的走势,得到下图。
从绝对数值看,发生率不算高,50岁前一直处于千分之几的量级。但是50岁后几乎呈指数上升趋势,75岁的男性一年内患28种重疾中任意一种的概率接近5%,也就是20个人中必有1人1年内会患重疾。重度癌症的发生率逐年攀升,但在75岁左右上升的速度有所减慢。取而代之的是老年痴呆类的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,在94岁左右其发生率超过了癌症。
这张图在形状上有点像横着的扫把。扫把的杆子部分倒在地上,意味着重疾发生率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趴在地板上的。我们把这部分单拉出来,因为这一段正好是人到中年的关键时期。
曲线的形状没有太多变化,不过可以大概看出不同疾病的相对比例。28种重疾和6种重疾几乎贴着一起走,说明前6种重疾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概率。癌症的线几乎同比例指数增加,从占比看也有一半以上。为了更清楚地看到发生概率的占比情况,我们以28种重疾为分母,分别计算6种重疾、4种特定疾病的发生率占比比例。
上图的信息量就很大了。首先,在中年期,6种重疾的占比高达75%-90%,且持续上升,在青少年和老年期其占比会略低,但也超过60%。其次,癌症的占比呈现出双峰或者三峰的特征,在12岁左右的少年期和60岁左右的中老年交界期,癌症占比最高,超过了60%,中年期癌症占比维持在不到一半一点,进入老年后则迅速降低。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山峰是心梗,40-50岁心梗处于高发期,约占28种重疾的四分之一。
3
累计发生率
也许有人已经注意到,上面的发生率只是一年内的发病概率,也正是因为只是一年的概率,其数值相对偏小。而对于我们来说更为直观的概率是:人一生当中患重疾的概率是多少?
为此,我们进行了一些数据处理。我们需要把每一年的概率转化成往后余生的概率,但这不是简单相加那么容易,需要运用条件概率。比如,为了计算5年后患重疾的概率,我们首先要计算活到5年后的概率:
5年后患重疾概率=活到5年后的概率在5年后的年龄下患重疾的概率
而为了计算活到5年后的概率,需要运用生命表。以我国最新的生命表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(2010-2013)为基础,经过一些运算后,得到下图。
如果以28种重疾为重疾的范围,那么中国男性一生中患重疾的概率高达66%!患最高发的6种重疾的概率高达57%!得重度癌症的概率37%!也就是说,人的一生中,有超过一半的概率会得重疾;有超过1/3的概率会得重度癌症。这些比例,应该会超出很多人的意料。
上述比例是以0岁为基础计算的,不过,直到50岁左右,这个累积概率才会降低,50岁之前的人,患重疾和患重度癌症的比例,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。
以上分析,全部是以男性为例。女性的情况会有更好吗?
女性稍微好一点。一生当中患重疾的概率,分别看28种和6种重疾的话,会下降4.6%、7.3%,但是概率也都超过了50%。一生得重度癌症的比例,比男性下降4个点,刚好是1/3。
凯恩斯说,长期来看,我们都死了。
2020重疾表告诉我们,长期来看,六成以上的人会得重疾,三分之一的人会得癌症。
4
重疾致死率
重疾之所以叫重疾,原因之一是:后果很严重。那么,有多严重?会死吗?2020版重疾表,也给出了一个维度:在所有死亡人数中,因为重疾而死的比例。
这又是一个双峰型。骆驼的两个峰,分别出现在少年期和中老年交替期,在65岁左右,因重疾致死的比例达到最高,超过了60%,其中因癌症致死的比例约为45%。在整个中年期,重疾致死比例持续攀升。从40岁到75岁,重疾致死比例超过一半,重疾稳坐第一大死因。
前面提到过,男女的重疾发生率有一定差异。在致死比例上,二者形状类似,最高值差别不大,不过,女性重疾致死率图形中主峰来得更快、持续更久;青少年时期的次峰来得更猛、更高。同时,癌症致死比例也更高,特别是在25到40岁的中年时期。
5
男女对比
男性和女性,谁的重疾发生率更高?答案是,要看年龄。
上图中红色部分是女性更高,蓝色是男性更高。在大部分时间,男性的重疾风险是要大于女性的,这符合一般的认知。不过,在30-50岁左右的区间内,女性重疾发生概率却更大。为什么?是哪种重疾的高发,导致了女性在这个黄金年龄段内发病率恶化?
上图给出了问题的答案:女性在25-50岁的癌症发病率,异常突出,直线上升并高企。最大时,女性的重度癌症发生率超过男性的2倍。在此期间内,心梗、脑中风的概率都是男性更大,也就是说,中年男性的心脑系统重疾隐患更大。不过这也无法抵消女性在癌症上的劣势。
青少年时期,女性心梗的概率也远高于男性,这是造成女性致死率图中次峰更加突出的原因之一。进入老年,女性患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概率也更高。
我们以28种重疾为分母,计算女性的各种重疾占比情况,并将结果与前面的男性结果放在一起。这进一步印证了男女有别的两个最大差异点:中年女性的癌症比例太高了,几乎是贴着6种重疾的曲线走,而男性在中年段的癌症占比空出了一大块,主要差别就在心梗,中年男性心梗占了很大的比例。同时,在老年时期,女性犯痴呆类疾病的概率会更高。
6
新旧对比
本次修订是2007版重疾表推出后的首次修订,13年来,重疾发生率有哪些变化?是变高了还是低了?
上图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坑。在二三十岁的时期,新版重疾发生率要远低于旧版。对比疾病定义可知,主要原因在于甲状腺癌,新定义中把轻度的甲状腺癌剔除出了重度疾病的范畴,导致整体发生率大幅降低。从男女对比也可以看出,因为甲状腺癌在女性当中更加常见,所以对女性的影响更大。
新重疾定义中增加了3种新的疾病,数量扩容了,但是上图告诉我们,发生率不升反降,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甲状腺癌的影响。这从侧面也可看出,不同重疾种类之间的发生率差异巨大,买重疾险产品,追求疾病的数量并没有太大意义。
7
大湾区专属
这次的重疾表中,还对粤港澳大湾区适用的发生率进行了单独规定,旨在支持大湾区发展。从发生率上看,大湾区的发生率总体而言更低,这意味着,大湾区的重疾险可能真的会更便宜。
平均来看,大湾区发生率围绕着全国水平的90%上下波动,我们有望在大湾区买到打九折的重疾险。不过,大湾区的青少年女性发生率反而更高,这意味着,去大湾区买少儿重疾可能不是一个好选择。
6种重疾的曲线变动不大,而且在青年少段,大湾区不论男女,发生率均高于全国。个中缘由尚不得而知,不过印证了此前的结论:去大湾区买重疾,还是买成人的好。
8
轻度疾病
为规范市面上越来越普遍的轻症责任,本次新规也对3种最常见的轻症进行了定义,约定轻症保险金不得超过重疾的30%,并给出了分年龄段的轻症发生率参考。
由上图可知,轻症的发生占比呈现出两头低、中间高的对称分布,中年时期概率更高。女性从16岁到40岁处于轻症高发期,其发病概率会超过重疾的概率。相比而言,男性的轻症概率占比要远低于女性,最高也不到重疾概率的70%。这意味着,女性购买含轻症的重疾险,可能要比男性更加划算。
9
总结
至此,我们终于完成了新版重疾表的分析,数据所蕴含的内容和维度大大超出我们此前的预计。我们希望,这样的分析和展示,可以给大家一个更直观的重疾感知,也希望能够由此唤起大家更加强烈的健康意识和风险忧患意识。
同时,由于重疾旧产品需要全面下架,新产品定价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就是2020重疾表,数据所展现的规律和趋势势必会反映到新产品中,我们也希望这些分析有助于大家投保和选择新的重疾险。
以上就是本篇的正文,也是我们关于人力资本和保险的系列文章之一。如果你对终身的财富管理规划,对有效做好财富管理的风险对冲感兴趣的话,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文章系列。
部分“奔私”基金经理回流后渐入佳境 私转公
「000975资金流向」「大禹节水股票」首届盛京基
开域资产:市场风格的极度分化会减弱
【三天认识FOF基金】Day3:FOF基金有没有未来?
海通姜超:经济复苏,精彩不同
司库立方完成超亿元融资,经纬独家领投
保银投资:本轮牛市的形成因素和未来演变分析
与高通胀“缠斗”,欧洲央行宣布加息75基点!
平台模式是解决 私募规模扩张难题的灵药吗
丰岭资本:坚守价值,进化组合
援军来了!爆款狂卖80亿 杨东旗下私募又火了
CTA基金逆市大涨再回顾:现在还能上车吗?
20余家新备案私募兔年启航 多家拥有国资背景
「项目资金」 3月股票策略以8.08%平均收益领跑
A股下半年开局怎么走?知名私募大佬最新研判
好买股权捷报:9月,3家IPO、5家过会、17家获后
微火成炬 | 多家好买股权母基金被投企业助力疫
望正资产:从更长维度来构建组合
A股反弹、外资净流入179亿创新高、私募看好这
工业大麻“凉了”!私募提前“清仓”3亿多
一级市场融资大不易 创投机构严控现金流
红杉创始人去世:苹果谷歌思科背后的男人!
前10月私募基金规模大增万亿
私募税收争议追踪:机构最忧追溯补缴